|
深度解讀:管理數字化在全面提升企業數字化能力時一定對面臨這樣一個場景,管理條線該如何推動?他們可都是“管理者”,他們一般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,他們一般也有著傲人的戰績,他們有著完全不同的背景,以及可能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……企業數字化轉型,他們是重要的參與者,也對于整體的數字化程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 管理數字化,接近于數字化管理,是指利用計算機、通信、網絡等技術,通過統計技術量化管理對象與管理行為,實現研發、計劃、組織、生產、協調、銷售、服務、創新等職能的管理活動和方法。 回到問題的原點。數字化管理核心還是管理。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,以人為中心通過計劃、組織、指揮、協調、控制及創新等手段,對組織所擁有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、信息等資源進行有效的決策、計劃、組織、領導、控制,以期高效的達到既定組織目標的過程。所以說,管理本身就是一個過程,而且是希望能夠高效達到既定目標的過程。而這個過程中的方式方法、處理的要素和流程都是根據具體環境而定的。而當前的環境正是變化到了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。于是,也就順理成章地需要回答清楚,這個環境到底是什么新環境,變化需要是什么變化,組織內推動這種變革有什么可以依據的流程? 關于環境 最常用的分析環境的模型是PESTEL,政治、經濟、社會文化、環境和法律。 2021年首個工作日,上海發布《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》,根據《意見》提出的目標,到2025年,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,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。到2035年,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。 據中國信通院發布《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(2020)》報告顯示: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由2005年的2.6萬億元,擴張到2019年的35.8萬億元,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.2%,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。 文化方面無論是原本發生在線下的集聚型文化活動被搬到線上,例如線上博物館等,還是文化生產方面線上辦公、遠程醫療等,甚至是影視業之前院線的形式都開始被數字化移動端設備改變。人們的日常生活被數字化程度已經是非常之深。 去年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聯合中國電信推出“珠峰十二時辰”系列慢直播,首次向全國觀眾360度全景呈現了珠穆朗瑪峰24小時實時景觀變化。正也是依托中國電信“5G+云網”技術,通過4K高清畫面和VR視角,讓萬千網友足不出戶便可欣賞到珠穆朗瑪峰的壯美與險峻,背后意味著我們的周圍的的確確都可以被線上化,數字化。 與此同時,隨著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平臺經濟飛速發展,我國已經成為產生和積累數據量最大、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。而央視“3·15”晚會、名創優品被立案調查等事件,也再次讓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成為熱門話題。輿論的高度關注、監管部門的頻頻發力,也讓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等各類別、各層級立法文件被加速推進。 以上種種宏觀的現象,落到每個人身上,每家組織身上同樣投射出顯著的變化。 即使還未看到身邊有人因為數字化而離職,卻在自覺不自覺中通過企業微信或釘釘與同事溝通,而更大一些的組織中的不同部門也早就用上了各種各樣的數字系統。盡管剛開始的時候有些抗拒和不適,終究已經開始慢慢習慣,到了一個新地方的時候會一時恍惚,是不是需要手機定位打個卡。 關于實踐 網上對“數字化轉型”的描述中說,只有企業對其業務進行系統性、徹底的(或重大和完全的)重新定義——而不僅僅是IT,而是對組織活動、流程、業務模式和員工能力的方方面面進行重新定義的時候,成功才會得以實現。 在實踐過程中,民營人力資源頭部企業博爾捷企業集團遵循的是三個原則:行政驅動、績效保證、數字管理。通過遵循三個原則,啟動并不斷地將數字化深入。 1行政驅動 借力行政,推進數字轉型。企業平臺化是順應數字變革,人和組織需要共同升維(認知)與微;ㄊ侄危┑囊环N新型管理理念和實踐。在推動實踐的整個過程中,需要配合頂層設計,比如說清晰的戰略,明確數字化項目的責任主體,制定合理的組織業務目標,配套考核和激勵機制,優化組織間協作流程。頂層設計可以明確長期目標實現戰略解碼,在組織內統一思想,統一目標,統一語言,統一行動,解決平臺化、數字化的整體性、協作性、可持續性問題。 以上的機制、制度都屬于行政的范疇。這里會有疑惑,因為談起轉型與變革,大部分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業務驅動,基于業務需要所以內部做出相應的調整。而這里的意思是數字化的變革往往是自上而下的,而高層或者說領導層應該根據業務發展、客戶需求制定合理的戰略,然后有效運用行政手段驅動這種數字變革的落地。因為對于絕大多數的傳統公司而言,在轉型初期勢必會遇到各種阻力。這個時候恰當地運用行政手段可以有效推進變革進程。 2績效保證 數字化可以給業務帶來巨大的提升潛力,管理數字化就是通過持續的探索和學習,利用數字化提升實際的業務價值,推動業務效率持續提升。為了確保推進成效,需要配套相應的考核,也需要更加系統和科學地現狀與問題調研,業務 |